科学研究

首页 - 科学研究 - 科研平台
学科团队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

黑龙江省猪种质与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
发布时间:2025-04-10 浏览次数:

  

    一、创新平台简介及运行情况:

黑龙江省猪种质与生产技术集成创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,2017年12月获批设立,依托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工程中心主要目标任务为解决我省猪产业链中的种质繁殖技术、营养、粪污处理环境控制、养殖自动化等方面的薄弱环节,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研攻关,最终集成各关键技术,实现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,推动我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中心目前科研用房面积约1800平米,配备有价值16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,在阿城实验基地拥有实验猪场一处。


    二、工程中心分为5个主要研究方向:

    1.民猪种质资源挖掘与生物医药专门化品种(系)培养:解析并鉴定民猪优良性状的关键基因与位点,为民猪性状的改良及种质创新提供依据;开发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专门化小型实验猪品系,为人类疾病模型构建和异种器官移植提供品种(系)支撑。

    2.猪生物育种与繁殖技术:重点开展基于基因编辑的抗病育种,尤其是利用胚胎干细胞支持多基因编辑的优势,开展多基因、多类型复杂基因编辑,创制新品种;猪繁殖技术方面,将重点从精液保存方法,尤其是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上进行攻关,同时开发胚胎的冷冻保存技术;将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种猪扩繁,具体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优良种公猪的规模化克隆,扩大优良基因的使用范围和延长使用时间。

    3.猪营养方面探索营养素的消化、吸收规律、营养素间的协同、平衡、拮抗关系, 揭示未知和已知营养要素的新功能外, 尤其是营养与免疫、营养与行为的关系研究新型、安全的配合饲料研制适应新品种(系)需要的营养、饲养标准制定, 以及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研究。

    4.粪污处理及环境控制进行环保型的猪舍设施、设备的研制开发, 加强高效节能的粪污处理、净化技术研究, 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等。

    5.智慧养殖提高规模化猪场自动化水平;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立良种登记数据库、良种信息资源共享、良种资源调配、区域性联合育种中数据等方面的应用,研发猪群自动监测系统,包括进行母猪发情识别、健康状况识别,开发新型耳标或个体识别技术。


    二、创新平台人才情况

    研发队伍22人,其中正高级7人,副高级8人,中级6人,具有博士学位20人。团队现有省级人才2校级人才5人


    三、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情况

   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;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奖2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,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,软件著作权3项完成“东农三花猪”成果转化,转化金额300余万元。